“還是家鄉好,家鄉的醫生更親!”在濟寧腫瘤醫院外一科的病房里,75歲的李先生(化名)握著謝寅庫主任的手,激動地說出這句樸實卻真摯的話。就在幾個月前,他還因晚期胃癌的折磨而陷入絕望。是家鄉的醫院、家鄉的醫生,用精湛的醫術和溫暖的關懷,為他托起了生命的希望。
李先生已退休多年,隨子女定居在北京,今年5月初在原單位組織的體檢中發現胃底壁增厚且周圍有增大淋巴結,懷疑有可能是胃癌;他立即返回北京的一所醫院去尋求進一步確診和更好的治療。5月16日,胃鏡和增強CT結果顯示,李先生已是胃癌晚期。然而,李先生在等待治療的兩個月里,他的病情持續惡化,逐漸出現便血、全身浮腫等癥狀,體重驟降至40公斤,已經不能自主進食只能靠營養液維持生命。“我們真的快要放棄了”,家屬的這句話,道出了無數患癌家庭的辛酸與無奈。
轉機出現在七月。家屬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帶著老人來到了濟寧腫瘤醫院。7月11日,外一科謝寅庫主任接診,在征求家屬意見后隨即安排住院。“回到家,心里就踏實了,”家屬感慨地說。這一刻,不僅是醫療的轉折,更是一次溫暖的歸鄉。
患者入院時血紅蛋白低至40g/L,白蛋白僅19.8g/L,均處于危急值水平。外一科醫療團隊采取了“三步走”戰略,第一步立即采取支持治療,輸注去白懸浮紅細胞8u、人血清白蛋白,先穩定生命體征。第二步針對最棘手的腫瘤出血問題,醫院組織了多學科會診,7月16日,為患者實施“經導管胃動脈造影+經導管灌注奧沙利鉑100mg+聚乙烯醇栓塞微球+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劑+栓塞彈簧圈”的介入手術;術后第二天,困擾患者多日的便血癥狀完全消失,全身浮腫癥狀逐漸消退,治療取得關鍵突破。第三步,為患者量身定制“靶向+免疫+化療”聯合治療方案,治療中患者耐受良好,僅1個月的時間體重增加了5公斤,各項化驗指標也趨于正常,而且可喜的是患者實現了從長期臥床到下床自由活動。
看到老人病情逐漸好轉,李先生的家屬欣喜萬分,為表示感謝專程給謝寅庫送上了紅包,謝寅庫嚴詞拒絕,他說:“醫生治病救人是本分,能看到老人一天天好起來,比什么都強。”“沒想到家鄉的醫療水平這么好,服務這么暖心!”家屬感慨道。
與此同時,李先生的家屬特意贈送了錦旗,并親筆寫了一封表揚信,信中由衷地稱贊謝寅庫主任為“神醫”,但我們深知這“神”,并非指玄妙之術,而是源于精湛醫術與高尚醫德結合所創造的生命奇跡。
從波折求醫,到重獲新生。李先生的變化,是謝寅庫團隊“用醫術治病,用真心待人”的縮影。不管是錦旗、感謝信還是患者的一句稱贊、一句感謝,這既是對謝寅庫及其團隊高超醫療技術和優質護理服務的最高褒獎,也是對濟寧腫瘤醫院“以人民健康為中心”公益屬性和“生命至上”人文關懷理念的生動印證。
近年來,濟寧腫瘤醫院持續深化與北京高水平醫院的醫聯體協作,通過設立“名醫工作室”,柔性引進外科、放療科、介入科、中醫科等多領域知名專家,定期來院開展坐診、手術示教、教學查房等技術幫扶工作。這一舉措不僅顯著提升了醫院的綜合診療水平與服務能力,更讓患者在“家門口”就能享受到北京專家的診療服務,有效減輕了患者異地求醫的奔波與負擔,切實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。